首页

日本kkk系列

时间:2025-05-30 04:37:34 作者:央广时评|让精彩民俗游持续助燃文旅消费热 浏览量:22842

  端午临近,民俗游热度持续攀升。来自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龙舟基地”近期搜索量同比上涨216%,“龙舟文化园”搜索量上涨147%,温州、佛山等地成为龙舟文化体验的热门地。同时,随着入境游政策的不断优化,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通过民俗游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民俗文化是文旅产业的“富矿”。今天,民俗文化既蕴含经济开发潜力,又承载文化传承使命,更是打造地域品牌、延伸产业链条的关键抓手。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游已成为激活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譬如,这个端午假期,我们可以在浙江乌镇享受“长街粽宴”,也可以到安徽宏村体验微缩龙舟赛。在福建福州,当地依托龙舟文化推出多条内河游航线,串联起了多个历史文化街区和潮流商圈……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游,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产品供给,更以文化赋能消费场景,为假日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推动民俗游高质量发展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必答题。如今,人们对端午出游的期待,早已超越“吃粽子、饮雄黄酒”等浅层体验,进而追求文化内涵的深度体验与情绪价值的共鸣。特别是今年,端午节与儿童节“喜相逢”,亲子游、家庭游成为出游主力,许多家长期待孩子能在民俗体验中进一步亲近传统文化,这对旅游服务供给侧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讲既好“民俗故事”,又做活“文化场景”?如何让“头回客”变“回头客”,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从现实来看,让民俗游焕发持久生命力,持续形成文旅消费新热潮,让广大游客在可感知、可参与的场景中获得文化滋养,需在特色、品质、文化三个维度协同发力。

  民俗游要做好特色文章,避免千篇一律。各地应深挖地域文化特质,将传统习俗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鲜活场景。以“龙舟文化”为例,除观赛外,它可以延伸出民俗表演、手工艺体验、主题美食、文化民宿、非遗“大观园”等多元场景。要避免同质化竞争,立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定位,打造独特文旅标识,在市场中形成辨识度和美誉度。

  民俗游要聚焦品质服务,提升体验质感。游客追求的是悠然自得的尽兴体验,而非“人从众”的拥挤喧嚣。各地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交通、住宿等配套设施,建立科学分流机制,避免因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而引发拥堵、安全等问题。提升硬件“硬实力”的同时,还要持续提升服务“软实力”,以品质化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让民俗游从“短暂出圈”走向“持久出彩”。

  民俗游要坚持文化赋能,呵护本真内核。民俗开发要警惕过度商业化稀释文化内涵,避免“形式大于内容”的误区。要将民俗游打造成文化传播载体,通过沉浸式场景设计、互动化项目设置,让游客在体验中感知传统风貌、领悟文化精髓,实现功能价值、文化价值和情绪价值的多维输出。

  又是一年端午至。当民俗基因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当传统习俗与现代服务体验同频共振,精彩民俗游必将持续释放活力,为文旅消费注入源头活水,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央广网评论员 文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让历史说话——欧洲多国专家热议《南海的历史与主权》

铁路部门温馨提示,旅客可在车站售票窗口、铁路12306网站和具备改签功能的自动售票机办理车票改签手续,乘车时请预留充足时间检票进站,以免耽误行程。(完)

“漂”在景区的表演者,安全和健康权益如何保障?

对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连法提到:“年轻一辈觉得有创新,他会觉得很喜欢。有年轻人这股核心力量,未来才会更好地推广。”

《摆脱贫困》葡萄牙文版首发式暨中巴治国理政研讨会在巴西举行

一个月前,“男友”又以事务繁忙为由,让陈女士帮个忙。“我跟着亲戚做期货投资,挣了不少钱。我给你转账5万元,你帮我去银行取现,交给专门的币商兑换成U币,这5万资金就能变成6万。”没一会儿,“男友”果然给陈女士转账5万元。还把自己投资期货的平台网址和账号密码都发给了陈女士,让她帮忙操作买卖期货。

贵州大方:用好“天麻”品牌名片 提升产业链价值链

3月26日电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于2024年3月24-25日举行。3月24日下午举行了“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专题研讨会”,福特斯克金属集团执行董事长安德鲁·福瑞斯特在“小组讨论二”环节的发言中表示,人工智能问题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之一,但也是具有危险性的创新。无论是从中国、美国的角度,还是从世界的角度看,必须要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人类必须具备控制它的能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